时间:2022-12-13 15:02:29 | 浏览:1270
自仓颉始创中华文字,传承五千年,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留下多少灿烂诗篇、史诗巨作。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言难以诉尽,今天我们不讲殿堂的史诗,讲讲五千年流传于江湖的拆字、测字。一起来探秘这一个江湖文化,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春秋》之中就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反正为乏,人十四心为德,二首六身为亥之类的拆字。《后汉书中》也有记载“货泉为白水真人”的拆字。拆字法是利用汉字由偏旁部首互相组合而成的特点,再通过分合增减之法,将要表达的意思或要说的字寓于其中。所以,在较早的文献中,已经有了拆字的记载。不过,这一类的拆字只是一种文字游戏,参与者大都是一些文人仕子,流传于士大夫和文人之间,不带有占卜的性质。
然而,在术士和占卜者那里,拆字却成了一种卜吉凶祸福、生死命运的方术,且由于他们的善于随机附会,临场应变,反而迷惑了不少人,使之信以为真。拆字于是同占星、相面等一样,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流传较广的一种神秘的占卜之法。
拆字之法开始于很早的年代,许多古籍都有记载。但真正盛行起来是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因为民间术士谢石的出现把这一民间文化带向了辉煌。
谢石,字润夫,成都人,生于两宋之交,以相字为生,言人祸福,无不奇中。百姓深信不疑,广而传之,后来传到了宫中,徽宗写了一个“朝”字,令宦官持见谢石,谢石见字,端视宦官许久,对他说:“这个字不是你写的,只是不敢即刻言明”。宦官听罢愕然,说:“只要言之有据,尽言无妨”。谢石道:“‘朝’字离之是十月十日,不是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还会有谁写这个字呢?”众人十分惊奇。宦官立刻驰报徽宗,徽宗令谢石入宫,为宫内嫔妃随从测字,字字入情入理,福祸分明。徽宗大喜,令补承信郎。
有一日,有一朝中官员其妻怀孕已经十三个月,尚未产子,听说谢石测字极其准验,就持其妻所书“也”字,请谢石一测吉凶。这天,前来求测字的人很多,谢石见其字说:“这是你的内人所写吧?”官员问道:“根据什么这样说呢?”谢石道:“焉哉乎也,都是说话的语助词,故知是你的内助所书。”不仅如此,谢石还根据所书也字推知其妻盛年三十有一岁:“也字上为三十,下为一字也。”官员答是,举座皆惊。
谢石又道:“官人让测其字,是欲有所动而不能也”。于是,遂用添字法,说明其人为何欲动不得:“也字着水则为池,有马则为驰,今池运则无水,陆驰则无马,这样怎么能动得了呢?再者,你内人的父母兄弟及近亲,已无存者。因为也字着人是他字,但是却不见有人;你内人家的物产资财也已荡尽,国为也字着土为地字,但是却不见有土。其事是否如我所说?”官员道:“先生神人也,但这些都不是我想求问的,内人怀孕过月,至今不产,心中忧虑。想问何时可以结果”。谢石道:“你的妻子怀孕已十三个月了吧?”官员答道是。谢石接着说:“也字分而十三,故知怀孕十三个月,只是尊夫人并非吉兆。”遂传授治疗之法。官员回去如嘱而行,果然顺利结果。
从谢石测字的故事中可以发现,宋代的拆字实际上是一种占卜,只是用中华文字所特有的方块字,按它的组合规律,根据拆字者的需要,拆、合、增、减,随机应变,附会 人事,言人祸福。它最是便捷,求占者随意书一字,拆字者就全靠这一个字做文章,起承转合,首尾相应,全在术士的构想之中。所以拆字、测字,可以不懂任何的占卜的技巧,但胸中却有锦绣,这就是对汉字字、词、义的理解、把握和附会。看起来神秘,其实综合总结起来,大抵有三种思路。
首先,是分合增减的方法。这是拆字最常用的方法。谢石拆“朝”字为十月十日,用是就是分解法,拆字所以称为拆,就是这种拆整为零之意。增的也是常用的,谢石拆“也”字,添水为池,增马为驰,加土为地,都是一个道理。合的方法较少用,因为求占者一般情况下都是写一个字。
其次,是从所拆之字生发开去,寻找字形相似或相近的,然后附会人事,主人吉凶。就像谢石的另一个拆字案例:谢石有一次,一位樊氏丢了东西来找他测字,给他拆了“失”字,失与朱字形从写体看,只有下面有一点区别,于是谢石试探性地问道:“你的亲戚之中可有朱姓之人?”得到了樊氏肯定的回答之后,他进而问道:“有第二十八者乎?”这正是谢石的机敏之处,先以疑问的口气问对方,若得到肯定答复,便继续问,以便察言观色,决定下一步如何,如果对方否认,他也不失主动。樊氏以肯定答复,“是妻兄”。这就不断提供了线索。“二十八”是从朱字拆来的,它可以是顺序,也可以是人名,因为他可以合为“未”,也可以合为“半”,樊者只要给出肯定答复,就能拉上关系。所以给断了是其妻兄那边,结果又给蒙对了。
从所拆之字生发开去的方法,更是一种文字游戏,他不同于第一种方法在偏旁部首做文章,而是利用了汉字的形体相近的特点,找到某种联系。
再其次,是在行笔和笔势上做文章。汉字大都是由偏旁首组合而成的方块字,而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又是便于收转顿提的毛笔,不少人便在书法上逞才使气,出现了一些书法名家,那些粗通文墨的人也是难免受此影响,即便是那些不是很有意为书法的人也会留下可以为拆字、测字者利用的痕迹。这就出现了第三种方法。说穿也是根据拆字者自身所学的一个方法,察言观色,细心观察,话术引导,从而给予一定的判断。
江湖之中的拆字、测字文化流行,变来变去,大抵不出以上的三种方法。拆字之术不拘成法,随机应变,流传千年,也是一种古老传统文化,至于把拆字做为游戏或艺术活动,倒是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加深人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是有益的,这就与江湖术士测字有了很大的不一样。可以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传统文化,你同意笔者的意见吗?
自仓颉始创中华文字,传承五千年,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留下多少灿烂诗篇、史诗巨作。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言难以诉尽,今天我们不讲殿堂的史诗,讲讲五千年流传于江湖的拆字、测字。一起来探秘这一个江湖文化,揭开他神秘的面纱。《春秋》之中就有止戈为武、皿
在古代,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标志,特别是在民族文化习俗与音乐鼓舞方面尤为突出,比如京族独弦琴、佤族木鼓以及箜篌引等。一、京族独弦琴独弦琴是京族弹弦乐器,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古代就有了用粗大的竹子制作的管形乐器,挑起
九江新闻网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2019年5月27日,市委机关幼儿园以“六一”儿童节、“端午节”为
新华社银川2月1日电(记者任玮)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的隆德县,春节期间,一些村民脸涂油彩,身穿戏装,骑马“演戏”,走村入户拜年祈福,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上演年味十足的民俗文化盛宴。在千年古县隆德,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长期碰撞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间
清朝乾隆年间,在河南西倍有一个叫二里铺的地是个小镇。有三四百户人家的样子,多数种地为生。此土地肥沃四通八达是通往陕西山西,湖北重要交通要要道。有一户姓弯的人家,他家种地,也生些小生意,温饱不成问题多少有余钱,街上有个不太大铺子,每年下来也能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离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子里,光绪三年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这棵树了,一直到1951年,那棵树的附近才搬迁来了几户人家,并且在那树的附近修建了木房子居住。当时那棵树的腰围直径都有5尺宽,高大约二十八米。过去的时候,农民修建的
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这是6月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少林文化节上拍摄的舞龙表演。当日,奥地利维也纳当地华人华侨举办少林文化节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舞龙舞狮、功夫表演等向当地民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6月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武
1.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紫砂壶的原料是紫砂泥,紫砂泥是一种矿土,紫砂矿土经过挑
画作者:钱笑呆
7月18日至20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世纪大采风年度庆典暨年度人物电视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活动期间,主办方对众多充满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行业先锋、岗位楷模给予表彰,以表彰他们在新的时期做出的优秀成绩和突出贡献。其中,多年来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6月29日消息(记者 任桐 实习生 姚诗瑞)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儿,站得稳那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歌曲里唱的千层底布鞋是否曾经是你的记忆?6月29日,记者在2022年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
面塑艺人李同忠创作了以兔为主题的面塑系列作品。 临沭融媒 供图(新春走基层)山东临沭:老手艺人创作民间传统工艺品迎兔年中新网临沂1月14日电(王文杰 陈秀焘)兔年春节即将来临,临沭县民间艺人们纷纷创作以生肖兔为题材的作品,喜迎兔年的到来。面
家乡民间传统谜语民间谜语是一种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民间游戏,有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和鲜明的社会文化功能,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并为民众广为接受的民间口头文学,内容涉及到农业生产、家居生活、日常饮食、民俗风情等民间日常生
在我们中国民间总是流传这许多奇闻异事,有的灵异,有的恐怖,有的离奇,但总是非常吸引人,今天小编要来给大家讲讲民间四大奇闻异事,这都是真实发生过无法解释的灵异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民间四大奇闻异事:老树藏蛇小时候我们那里有一棵老榕树,